如何把心放鬆?簡單地說,好事不強求,壞事不拒。....(聖嚴法師)

順境逆境遇見的皆是貴人,感謝他們給自己所有的磨練,因為"" 才會""


簡單是一種幸福。『心』是一切幸福的起點。由心而來;往心而去~


善念之間可以化解冤事,心存善念可以化成福田、化解難關。......(老師)


上蒼所定的只是大方向。人生本來就有無限可能,並不是如此命定。因為一個人起心動念的本善、本真,最能夠厚實磁場能量,幫助自己解厄脫困。一本初衷的善心,在起心動念的當刻,已經為自己種下未來轉換的福田。有時插柳成蔭,生命就此轉彎,度過一劫。......(近好事)


相應天地之德,不一定要以供品來祭祀、祈求,而是發諸內心的感恩去回應。例如,回應克盡人子、兄弟的本分,孝悌、友愛、照顧自己的家人;行有餘力,並將我們的心力,推己及人。......(近好事)


★★★★★★★★★★★★★★★★★★★★★★★★★★★★★★★★★★★★★★★★★


      師:農曆七月,正信正念、行善積德,日日是好日


問:農曆七月是否能拍婚紗照?
師:當然可以拍照。  (師搞笑:說不定還可以順便拍到一群阿飄入鏡.......#$%&*....)


問:農曆七月晚上能不能夠晾衣服?
師:現代人白天需上班,農曆七月晚上當然還是照樣晾衣服。以前人之所以認為農曆七月晚上不要晾衣服,是因為農村時期很多人把衣服晾在屋外空曠的原野。但因為現代人都把衣服晾在自己家裡,阿飄不會隨便跑進人家家裡。


問:農曆七月能否去國外旅遊?
師:七月當然還是可以出國去玩。唯一要留意的是擔心住到不乾淨的旅館或飯店。出國旅遊時,可以隨身準備艾草或鹽。進入飯店房間後:
可以用兩根艾草條,分別擺在床頭(櫃)兩邊。
或者點燃艾草,淨化一下飯店房間。艾草的煙很小,不至於造成火災警報器響起。
或者把鹽米除穢包倒在盤子或煙灰缸,擺在飯店房間內,讓鹽去吸附穢氣,鹽一旦吸附穢氣,就會結塊。離開飯店時千萬不要再把鹽回收帶回家。
或者把鹽米除穢包沿著床沿灑一圈,鹽的淨化力量可以形成一個結界。
或者直接在腰部綁上護身紅線,形成個人結界。農曆七月可以一直綁在腰上,沐浴、如廁、行房、...任何場合,都不需拿下來。加持過的護身紅線只有碰到童子尿和童子糞時,才會失效。


問:農曆七月晚上能否去遊樂園玩水上遊樂設施?因為星光票很便宜...
師:可以。


問:農曆七月能否過生日?
師:當然可以。否則農曆七月出生的人都永遠不能慶生了?


問:農曆七月能否買房子?
師:可以買房子、簽約、或支付斡旋金,但不鼓勵交屋、搬家入厝,更不鼓勵選在農曆七月晚上搬家。


問:農曆七月能否在家中裝潢施工?
師:可以。


問:農曆七月是否宜受孕?
師:不鼓勵把生育計劃排在七月。


問:農曆七月可以穿黑色衣服嗎?
師:不鼓勵,更不鼓勵全身黑。因為黑色衣服容易吸附負能量。


問:沒有浴缸可以泡鹽米澡?
鹽米除穢包最好的使用方式是泡澡,因為全身都可以泡到。如果無法泡澡,可以改用鹽米水擦拭身體。另一種變通法是:
先拿蓮蓬頭熱水一直沖肩頸,先沖到全身感覺很熱以後,將除穢包的鹽米搓後頸、以及順時針搓肚子(很多人有穢氣時,首先脹的是肚子)。搓到鹽融化後,再用熱水洗淨身體。


問:因為需上班,無法跟上社區的普渡大拜拜時間,怎麼辦?
師:如果真的沒辦法拜,也不會怎樣。心誠則靈,菩薩會保佑好人。


問:有些人忌諱用香蕉、李子、梨子、...拜好兄弟。拜好兄弟的水果,究竟是否有禁忌?
師:誠心最重要。什麼水果都可拜。水果建議拜當天能吃完的數量就好。因為拜過好兄弟的水果,味道不太好,而且很難放到隔天。整個農曆七月好兄弟沿路吃來,不差我們這一桌。誠心就好,數量拜多少不重要。


問:拜好兄弟的注意事項?
師:不要把普渡拜拜未用完的香、金紙、蓮花、旗子帶回家,要拜多少數量,再拿多少出來。
拜拜時不要亂講話,只需用虔敬的心,祝福好兄弟吃的開心就好。
普渡拜好兄弟時,供桌不能擺在進門屋內,只能擺門外、或騎樓。
(想測試好兄弟有沒有經過家門口?把除穢包或鹽灑在家門口,阿飄若經過,鹽會溶解會變成水...)


問:拜神明的金紙?
師:神明不會計較我們燒什麼金紙。不燒金紙,更環保,更是做功德。但若有罣礙,想燒金紙給神明祈求平安,想燒就燒。



★★★★★★★★★★★★★★★★★★★★★★★★★★★★★★★★★★★★★★★★★




【時刻觀照自己的心】   (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b0a0a0100es0u.html )

做任何事重要的是『動機』﹐別人有什麼潛在動機我們看不到﹐從事情的外貌更看不準。所以我自己的標準是『良知良心』。隨時檢查自己做事的動機﹐是『至少合乎一般的』還是『有私心的』。避免自己『造業因』會有『業果業力』的糾纏。菩薩畏因﹐凡夫畏果。雖然我們還沒到達菩薩的境界﹐至少為了怕惡果而不做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也算是一個凡夫起碼的標準吧!


有些人一聽到『業』就覺得可怕﹐一般說的『業障』是起了障礙才叫業障。不要老是說﹕哎呀!我這是業障現前啊! (更不要拿這句話去說別人) 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和業障無關﹐只是自己不小心偶爾發生的。


    業﹕白業(善業)﹐黑業(惡業)﹐無記業(不好不壞﹐沒有業果)。業力﹕造了業因(包括善業﹑惡業)會結業果﹐這是宇宙規律的一種自然力量﹐在某一個時空會發生(有正面和負面)。但因和果之間還有“緣”﹐這是一個可以改變果的機會﹐這個緣就是從自己修行上的正面思維去做改變﹐通常就在“一念之間”就改變了一切結果。我們無法改變定業(以前所做)﹐但是可以把握機會不隨業的“力量”流轉﹐修行的圓滿﹐可以使“業”無“力”﹐不論是舊業或是新業﹐甚至你可以成為真正的“無業遊民”。


    問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是『隨緣』還是『隨業』﹐正念正信不穩定時﹐就很難有正精進﹐結的果可想而知大部份是苦果﹐果中含因﹐又繼續不停的輪轉下去。有個身材丰滿的朋友很愛吃巧克力和各種甜食﹐她很自信的說『我只是隨緣發胖而已』。這是隨緣還是『攀緣』﹖不要給自己任何借口去相信所謂的『宿命』﹐你絕對可以自己改變『命運』。


經驗是成長的墊腳石﹐經驗就是自己確實的走過了這麼一趟路。經驗沒有對錯﹐重點是﹕我在這一趟裡“學”到了什麼﹖


    好好的調整自己﹑修復自己﹑愛自己﹐內在的豐盈會自然而然滿溢於外。不要用感覺填滿自己﹐不要用物質填滿自己﹐沒有任何“外在的”可以填滿內在的“空虛”。


    修行人不能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也不能水清無魚。『合光同塵﹐在塵不染塵』是很高的境界。永保內在的光明心﹐在人群中依舊生活的像個人。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平衡精神境界物質生活我們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大部份的人都需要工作才有生活物資﹐只要不是貪得無厭慾望無休﹐修行人也可以有適當的物質享受。有的人這一生就是帶著大福報來的﹐他不需要為了修行而表現成一付苦修狀﹐反之﹐苦哈哈的也不一定在真修。一般人還是喜歡看“有福報的樂修狀”﹐更希望如果“我”要修的話也能是這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有自己在這個位置時﹐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如果經歷過『沒錢!啥都免談!』的人間冷暖時﹐對人和事的看法就會不同了。真修行人絕對知道『如何用錢』﹐他知道任何物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會視財如命﹐有智慧的用錢用在刀口上﹐該花的不省﹐該省的不浪費。


    “道不同﹐不相為謀”。彼此站在不同的觀點時﹐沒必要勉強自己或是說服對方來個同心同德﹐這就是我們說的緣份。有人是工作夥伴的緣份﹐有人是同修道友的緣份﹐各種緣份還有長短深淺不同﹐誰能安排緣生﹑緣聚﹑緣散﹑緣滅﹖緣份無法製造也是無法強求的。與人和不來時﹐還有一個妙招就是“惹不起﹐躲的起”﹐在自己還沒本事(智慧)善巧應對時﹐先待一邊自己涼快去﹐免得把開始一個善緣弄不好反成惡緣。


    修行是為了“開啟智慧”﹐智慧之人才知道什麼是中道﹐他們看事情不止舉一反三﹐早就超出十步之外等著了﹐處理事情非但不傷人更不傷己﹐自然是面面俱到還留有迴轉余地。


    歷史上見過“宗教”裡有批鬥和戰爭﹐但在源頭的“法界”裡沒有。什麼是佛﹖什麼是魔﹖只有未成佛的眾生眼裡才厭惡和怕魔(如果真有魔的話)。釋迦牟尼佛最後在菩提樹下開悟前的境界該是他最感恩的﹐蓮花最感恩的該是濁水污泥。有個朋友問﹕“你有沒有感覺我後面跟著有東西﹐別人說有靈在我身上﹖”我開玩笑說“你怕鬼啊! 鬼不見得可怕﹐怕的是心裡有鬼”﹐更怕的是心裡有魔。“不垢不淨﹐不佛不魔”是真智慧。


    在這個息息相關的社會裡﹐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甚至有些人很委曲的化現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角色﹐只要我們有慧心慧眼﹐你一定能從這個人和事上學習到慈悲和智慧。慧命是自己從智慧中增長來的﹐不是別人給的。我們不要有“分別心”﹐卻一定要有“分別智”﹐“無條件的大愛”是包容﹐是真善美﹐是最安全的法門﹐讓心中處處光明而沒有陰暗的角落﹐保持自己的清淨心。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成佛之道。善知識不一定是慈眉善目的﹐怒目金剛相的四大天王也是善知識啊! 用智慧的平等心看待一切吧!


    在沒有分別心後﹐不煩不憂過得自在時﹐會生活的更積極。以慧心觀照萬事萬物時﹐你不想獨樂樂﹐你看到別人痛苦煩惱時﹐會昇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會從各種角度去幫助別人﹐幫不了時﹐再反回頭看看﹐才知道自己還是修持不夠﹐再接再勵直到福智圓滿﹐具足了無上大智﹑大德﹑大力﹐大願……。


隨時保持平靜又警覺的心是 “明覺”。“想結果”是對未來有期待——顛倒夢想。在意“過程”是有得失心——患得患失。隨著過程的發展是“隨順因緣”。活在當下就是在寧靜中﹐警覺自己是否顛倒夢想、是否患得患失。時刻把握好自己,就是“活在當下”﹐也就是時刻觀照自己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nnya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